第五期技术沙龙:面向新能源产业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及应用
发布时间:
2022-08-24
来源:
第五期技术沙龙活动邀请了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蹇林旎教授,围绕《面向新能源产业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及应用》做主题分享。深圳极数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康普恩科技有限公司、海盈科技集团、深圳市赛诺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朗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和相关技术负责人共50余人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
工研院副院长孙大陟教授为活动致辞,并从单位情况、战略布局和合作模式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工研院的总体发展情况。
蹇林旎教授围绕“面向新能源产业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及应用”做了一场精彩演讲。蹇林旎教授从电动汽车发展背景和现状、海量的城市电动汽车在电网充电对电网的影响以及应对、电车无线充电探索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演讲开始,蹇林旎教授从大气污染到全球暖化,从能源安全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刻诠释了电动汽车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发展电动汽车是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是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朝着清洁、可再生、低排放方向不断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产销国。截至2021年底,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784万辆,充电桩保有量261.7万台,车桩比3:1。随着电动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充换电行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电动汽车充电问题被认为是电动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推广发展电动汽车至关重要。
接着,蹇林旎教授介绍了海量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和挑战。根据蹇林旎教授的理论,海量的电动车接入电网充电可以用一个“复杂时空随机事件”的数学模型模拟,海量电动车充电时会对电网会产生诸多影响,例如:线损增加、电压跌落、网络拥塞、系统故障、谐波污染、设备超容等一系列问题。如果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能将充电桩与通信、云计算、智能电网、车联网等技术有机融合,通过合理的数学模型打造一个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利用大数据优化充电桩位置布局,提高利用率,直接提升充电桩行业的盈利能力;更可以合理安排充电时间,平滑电网负荷曲线,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和电池成本下降,电动汽车未来甚至可以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作用以V2G(Vehicle to Grid,车辆到电网)的方式提供调峰、调整用电负荷等,从而在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稳定电网、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作用,提升碳中和的能力,为充电企业带来盈利。
最后,蹇林旎教授全面梳理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技术突破。当前,“磁场谐振式”无线充电场景仍存在过热风险、异物检测、停车对准等一系列挑战。蹇教授科研团队量化评估了各类偏移对加剧系统热风险性的影响力,并据此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四级热风险评价体系。同时,科研团队也对无线充电技术的工程和商业应用做了有益的预研工作。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的企业代表们对电动汽车入网和磁场谐振式无线充电及相关的具体应用细节提出了产业合作的想法和建议。同时,蹇林旎教授也对各企业代表们在电动汽车入网及无线充电领域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出了详细解答,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表示后续将持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
下一步,工研院将持续通过举办技术沙龙等活动为创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交流互动平台,为宝安区、深圳市及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新技术服务,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
相关资讯
2022-07-29
2023-04-06
2023-04-04
2023-02-08
2023-02-08
2023-02-08